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朱永新:新时代呼唤新人才,新人才呼唤新教育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曾瑞鑫 | 时间: 2018-10-28 | 责编: 秦金月

中国网10月28日讯(记者 曾瑞鑫)10月27日 ,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苏州市教育局承办的“2018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于10月27-28日在苏州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会上发表演讲,主题为“新时代 新人才 新家风”。

朱永新发表演讲

一、新时代

新时代之所以新,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的这一重大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也明确了我们当下社会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究竟有哪些?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刚刚当选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再次把教育作为民生的第一个问题来论述,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更是充分彰显出决心。

其实,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关系: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更美好的生活。教育不仅是创造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路径,也是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之所以新,还在于明确了今后若干年的奋斗目标。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工作任务必然也要随之变化和调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演讲现场

二、新人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全国人民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牢牢把握新使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需要有一批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和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顺利实现的干部。同时,需要有一批“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的年轻人。

综合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可以把新时代需要的新人才,概括为“六有”新人才。

第一,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爱国情怀,又要有国际视野。

习近平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他希望青少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求青少年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装潢门面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的行动,是要真正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随着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意味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能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新的选择,也意味着中国有可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方案。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贺词中指出,建立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地球,是包括全球青年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重视和担当的责任。“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全球治理中肩负的责任担当,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学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本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青春梦想,又要有实干精神。

梦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其力量胜过任何强大的军队。梦想,更是青少年前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十九大描绘的梦想蓝图,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实干精神是青春梦想的最佳拍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致辞的这句话,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流行语。这也是他对于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他多次用古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名言警句来勉励青少年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第三,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健康体魄,又要有学习热情。

身体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的体魄必然一事无成。60年前,清华大学喊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响亮口号,激励了无数清华学子锻炼身体,养成了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作为清华的毕业生,总书记也是深得其要义,多次强调青少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2014年8月15日,他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学习热情是成长的起点。学习是指人们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也是让人拥有智慧最重要的路径。总书记对学习非常重视,“学习”是他和青少年交流时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2013年五四青年节,他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新家风

新时代呼唤新人才。培养新人才呼唤新教育,这种教育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是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教育。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在这个新教育的体系之中,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对家庭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把家庭建设,家风建设作为教育是重要内容。在2015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现场聆听讲话的我,当时就非常感慨。这也是我们把今年的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主题定为“新时代,新家风”的重要原因。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家庭通过家规家训的明确倡导和家庭长者的言传身教长期的熏染积淀养成的。家风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家族子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古人所说的“渐渍家风”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家风既是长期家庭教育的结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

家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榜样性和传承性。家风对于家庭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山东诸城东武刘氏家族为例。刘氏家族原来并不显赫,是世代为农的新移民。刘必显是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晚年辞官归故里,致力于子孙的教育,立下了“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的家训。从清顺治年间刘必显中进士到道光末年的近200年间,刘家7代人先后出了进士11 人,举人35人,七品以上官员73人,官位从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尚书一直到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最为著名的就是刘统勋、刘墉父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也是当代家风传承的典范。在父亲习仲勋88岁生日时,无法赶回参加寿宴的他,给父亲写了一封祝寿信。他深情地回忆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他把父亲对自己的教诲也努力传承下去。总书记夫妇为女儿取名明泽,就是希望女儿能够“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既寄托了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体现了总书记家风的传承。

我个人主张,应该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能够相对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新家风的基本遵循。

至于用哪几个汉字,可以组织专家充分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民间意见,最后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我个人则建议把“仁义勤朴和”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化、简约化的表述。

先说“仁”与“义”。仁者爱人,人人互爱。孔子曾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仁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又体现在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这与新人才标准中提到的爱国情感与天下情怀也是一脉相承的。

义者敬人,有制度以规范之。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义中国足彩在线:与正义、公益相联系。在当代,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可以解读为要学会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学会尊重和帮助弱势人群,学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说“和”。和者,多样共处、共生之道也。2014年5月15日,在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主席曾经用四个“观”来解释中国的“和”文化。他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最后说“勤”与“朴”。《易经》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天道酬勤”,“勤”这个字背后是“乾道”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勤劳、勤奋、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永远不过时。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提出的青春梦想与实干精神,以及健体强身等要求,一个“勤”字,也完全可以涵盖其中。

“朴”这个字背后则是“坤道”的精神,大地如此卑微,被我们踩在脚下,却承载着万物。朴实、简朴、厚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当前社会缺失的基本美德。

勤于朴,这两个字在当下具有特别的时代价值,在片面强调虚拟经济,片面强调资本运作的今天,我们尤其不应该忘记“勤”。在片面强调炒作品牌,片面强调无情竞争的当下,我们尤其不应该忘记“朴”。

总之,新时代的新家风,既要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应该回到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变的信仰,所以,用“仁”、“义”、“勤”、“朴”、“和”这五个字贯通24个字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新家风,是一种更中国、更简约的表达,不仅易学好记,而且有助于树立中国人追求和平、谦谦君子的国际形象,有助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建立共同的和谐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