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高校 >

“新师范”如何对接产业发展?探源长江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发展路径

来源: 华龙网 | 作者: 何婷 | 时间: 2019-05-28 | 责编: 吴雨航

前不久,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和长江师范学院共同发起了长江上游晚熟荔枝龙眼产业扶贫活动。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走进重庆涪陵、永川,为果农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和地区产业规划,并联合发起科技扶贫倡议书。

这是长江师范学院立足“一山两水”地理坐标,对接“4大产业”发展要求,实施科学研究“攀登计划”、学科建设“高峰计划”的一个缩影。

长江师范学院以“新师范”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遵循重庆市“8+3”首要计划,提高学科与产业对接度,通过一流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把学校全面建成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

2018国家自科、社科基金获突破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长江上游晚熟荔枝龙眼产业扶贫活动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学科建设

突出地域特色 坚持创新驱动 夯实理论基础 实现一流目标

据了解,目前,长江师范学院拥有“十一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十二五”重庆市重点学科2个,“十三五”重庆市重点学科4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设有5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针对新时代、新师范,长江师范学院确立以解决“三区”(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三峡库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聚居区)及重庆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科建设导向,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模式,建立“协同联动、责权统一”的学科建设制度,形成“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学科评价体系。

为此,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遵循重庆市 “8+3”首要计划,服务重庆发展需求,厘清学科建设发展思路,提高学科与产业对接度,通过一流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在学科建设层面,学校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创新驱动、夯实理论基础、实现一流目标”的总体建设思路,深入实施“学科对接产业”战略。

学校以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聚焦“三区”教育发展,根据教育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已有科研成果,围绕教育学原理、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与教学论三个方向开展建设。

此外,贴近“三区”所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绿色营销、生态旅游与人文融合、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资源环境等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学科、资源环境学科建设等急需学科。

长江师范学院“新师范”建设新闻发布会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科研创新

科研赋能 激活“新师范”“基因”

在“新师范”背景下,学校始终注重提升科研水平。立足“一山两水”(武陵山、长江、乌江),成立了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重庆市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人文研究基地(平台)。成立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页岩气智能感知技术实验室、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涪陵榨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重庆市龙眼荔枝、页岩气、中药材、榨菜等四大产业。

在建立科研平台的同时,学校不断创新科研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科研业绩认定与量化计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绩效实施办法》《中国足彩在线:进一步支持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为创新驱动注入了新动能。

相关数据显示,近6年来,长江师范学院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仅2018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项目2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956篇,年均增长10.4%;先后获得30余项政府科研奖,展现出一幅生机蓬勃的学术图景。

专家组实地查看特晚熟榨菜材料田间生长情况并实地测产,听取了刘义华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项目研究情况的汇报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关键词:人才强校

优质师资护航 “新师范”学科对接产业

学科对接产业,自然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

长江师范学院围绕6大学科专业集群,打出人才强校“组合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应用型教师队伍培训计划、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培养计划,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学科建设高端人才队伍、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教学名师群体及先进技术应用骨干力量。

在“新师范”背景下,学校既改革发展又广纳贤士,既“引凤筑巢”又“筑巢引凤”。为让人才留得住、有发展,学校大力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晋职晋级、挂职锻炼……以政策供给释放人才活力,以任务导向激发人才潜能,以氛围营造促进人才成长。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近3年时间,学校就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5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稳定在370人以上并以较快速度增长。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适应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茁壮成长,为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