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各大中小学陆续进入忙碌的开学季。不少学校精心准备,为新同学上好“开学第一课”——有的举行古味十足的开笔礼,有的请院士来讲课,有的教授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开设规范地图使用讲座。一档由中宣部、中国足彩在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电视公开课”——《开学第一课》也如期与全国的电视观众见面。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当学子们踏入一所新学校,学校、教师拿什么来欢迎他们?“开学第一课”无疑是一份最富仪式感且对学生影响至深的礼物。上好“开学第一课”,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开学焦虑,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能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一堂好的“开学第一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让受教育者打牢思想基础、夯实精神根基。
上一堂“爱国课”,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形象、更生动地走入青少年心灵深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感知中国崛起的力量。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起他们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学习热情,通过发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上一堂“传统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启示未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掌握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学会运用这些理念和规范来评判价值的是非曲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
上一堂“社会课”,让火热的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以生活为师,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从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创造有利条件。以垃圾分类为例,让青少年了解其环保意义及操作方法,对他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再以防诈骗为例,开学季往往也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季,教他们慧眼识骗很有必要。
一堂课见匠心。一堂“开学第一课”,折射出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教育理念与人文关怀。课上得好不好,受不受学生欢迎,有没有实现设计初衷,考验着学校、教师的智慧。正如文无定法,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也没有固定程式,但却有一些“负面清单”。譬如,自说自话,不以学生为主体不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主体进行,“开学第一课”也不例外,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心用情组织好、实施好。再如,因循守旧,按传统套路出牌不行。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新一代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那些年年如是、了无新意的“开学第一课”不可能真正打动他们。又如,简单粗暴,不懂教育规律不行。教育是一门说服人的艺术,讲究和风细雨,最怕简单粗暴,如填鸭式教学——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反正我说的你就得听,就非常不合时宜。
上好“开学第一课”,教育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内容要接地气,要与现实紧密结合,话题要新鲜热辣,故事要让学生想听、爱听、听得懂;感情要充沛、真挚,以真情打动人、以真理说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形式要生动活泼,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等等。
上好“开学第一课”,教育工作者要尽力,也要善于借力,用好各种社会资源,让社会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