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我与《现代教育报》| 马宪平:《现代教育报》的前世今生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12-13 | 责编: 罗天林

马宪平

北京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原社长

199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市高教局、市教育局、市成人教育局和市政府文教办合并成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同年,将三局一办所属媒体整合成立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旨在加强全市教育新闻宣传媒体的统筹管理工作。1997年,我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调到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任社长、党委副书记。当时,总社有两报两社四刊即:《北京教育报》、《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中国足彩在线教育》杂志、《北京教育》杂志、《北京高等教育》杂志、《北京成人教育》杂志。时光荏苒,总社已成立25年了,我们又迎来了《现代教育报》成立30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现代教育报》的前身是《北京教育报》,它创刊于1991年,当时是北京市教育局的机关报,初期内部发行。由于是内部报纸,所以在发行、组稿、宣传上有诸多不便,外省市同仁也很难获取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报纸发展面临突破的瓶颈。1999年,领导为了全面加强对全市教育宣传统筹管理力度,从全市教育宣传工作大局出发,决定将北京教育考试院所属的《自学考试报》的公开刊号取消,《北京教育报》由内部报纸转为公开发行。公开发行后,《北京教育报》创办了教育考试周刊、教师周刊、校长周刊等,报纸进入一个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时过不久,中办、国办发布《中国足彩在线: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中办发[1999]30号),随后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发布《中国足彩在线: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新出版刊[1999]1299号)。报刊结构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刚刚公开发行不久的《北京教育报》面临夭折的危险。

总社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次报刊结构调整,我们全面调查分析了全国教育报纸的分布情况,研究分析了《北京教育报》的地位、现状、影响力和辐射力,特别是北京的教育对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认为办好一份首都教育类的报纸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形成专门报告,分别上报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市委、市政府、国家新闻出版署。

在努力保留这份报纸的过程中,各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几件事仍记忆犹新。

三访梁衡副署长。梁衡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一名学者型官员。他曾是光明日报的记者,他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散文影响尤其大,《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初见梁署长,心中还是十分忐忑的。不知国家部委官员是个啥架子,他知道我来自北京市教育系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用带有明显山西口音的普通话和我唠起了家常,彼此间很快就拉近了距离。当我向他反映《北京教育报》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诉求后,他一方面严肃地告诉我执行中央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第二次见面就轻松了许多,我把我们收集准备的材料送给梁署长,望他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情况。第三次是向梁署长汇报北京市的基本态度,把北京市希望保留一份教育类报纸的诉求再次做了陈述。记得梁署长和我说,即使是同意我们保留,也不能叫北京教育报了,地域性太明显,也有许多局限性,和中央精神不吻合。要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我们的报名叫什么好。

感谢李志坚书记。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同志那时分管宣传工作,也联系教育系统。总社成立不久,他还专门微服私访来总社了解情况。当我们向他汇报希望保留教育报时,他明确表示北京应有一张教育类报纸,支持我们积极努力保留教育报。特别感动的是他在研究北京局办报刊调整方案时给予明确的态度,并亲自打电话给梁衡副署长,表达北京市希望能保留一份教育类报纸,有信心把这份报纸办得更好。志坚书记给教育报以极大的支持和关爱。虽然志坚书记已做古,但他对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的关注和厚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给报纸起新名。得知上级原则上同意保留报纸,给报纸起一个新的名字就成为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张彦春、钮辰生、陈锦、李青、周江荣等同志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新时代教育报”“教育改革报”“素质教育报”“教育新闻报”等等,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新报起名。在一次和张彦春、老钮等人讨论时,我们提到了四个现代化,提到了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三个面向”题词,这触发了我的灵感,我们就叫“现代教育报”吧,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四个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的强力支撑,现代教育既着眼当下又面向未来,既立足北京又面向全国。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共鸣和呼应,后来我们在征求中国足彩在线:同志和两委领导意见后,正式确定《北京教育报》申请更名为《现代教育报》。

就这样,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现代教育报》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一面世,它以大气磅礴的版面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主题,紧跟时代的主旋律,贴近实践的深度报道,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全领域、全方位地展现着首都教育发展的壮丽篇章,呈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宏伟画卷。不论是2003年“非典”疫情一线,还是2008年奥运盛典的现场,不论是新冠疫情防控,还是“双减”政策落地,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各种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现代教育报》记者们活跃的身影,都能读出《现代教育报》记者的激情与豪迈。

退出领导岗位后,承蒙信任,我还做了三年《现代教育报》的审读专家。每每看到记者们精彩深遂的新闻报道,读到一线校长教师的深度好文,我都感到格外的兴奋和满足;每每在基层学校听到校长教师对《现代教育报》和报社记者们的赞扬,我的心中也充满着甜蜜和自豪。

《现代教育报》长大了,长得婷婷玉立,长得英俊潇洒,它以三十而立的独到魅力影响着广大校长教师,引领着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上不断前行。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