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暨第三届2050学子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5-29 | 责编: 曾瑞鑫

5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暨第三届2050学子论坛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子们相聚云端,共同探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开拓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新视野、新范畴。

(开幕式合影)

去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中国足彩在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同年9月25日,在给北外老教授们的回信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本次论坛的举办正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落实重要回信精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苏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顾力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安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文、院长姜飞、教授邓秀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共同见证了“国际传播能力等级考试”发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视听传播系成立。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苏大鹏致开幕辞)

苏大鹏致开幕辞,并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学习讲话要成系统”。与会人员一起重温总书记有关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讲话精神,一起探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一起总结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实践和新经验,为未来的发展谋篇布局、铺路架桥。其次,“人才培养要成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量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要完善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站位高、业务强、外语好”的复合型、全媒体国际传播战略人才,进而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增进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最后,“举办论坛要成系列”。苏大鹏表示,本次论坛是“最强大脑”和“最活跃大脑”的交流会,希望学界专家可以群策群力,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青年学子可以积极发声,体现国之栋梁的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致辞)

胡正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是目前为止有关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全面、最深刻、最完整的讲话,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总书记还要求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和社会科学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结合两个重要讲话精神可知,重视国际传播就是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他进一步提出高校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四方面:一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二是培养中国国际传播人才,三是搭建中国国际传播学术平台与网络,四是提升服务中国国际传播和国际社会的能力。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致辞)

严功军表示,跨文化传播是一个从追求共知到共情再到共识,最终构建一个多元文化共同体的过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的思潮盛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并没有因为技术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变得顺畅,跨文化交流多元路径受阻,文化的误读和冲突正在因为利益的捆绑而再次成为一个显性问题,并反过来作用于全球竞争,加深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目前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彼得斯“对空言说”的问题,而是跨文化传播如何有效开展的基本问题。作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人,要理性认识现实,从战略上予以应对,从全球传播伦理上予以回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通过跨文化传播实现共知、共情、共识、共享,推动人类共有文明可持续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共同发布“国际传播能力等级考试”)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共同发布了“国际传播能力等级考试”。王芳表示,即将上线的“国际传播能力等级考试”依托北外的语言优势和跨文化的学科优势,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添砖加瓦。姜飞表示,国际传播能力等级考试,简称“TICC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全行业和各类型主体推出的专业性考试产品,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等新理念为指导,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理解能力、国际叙事能力、媒介素养和全球公民素养五个方面,对应试者的国际传播知识、态度、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考察,为行业选才提供参考标准,为个体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韵公、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隋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教授程曼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吴予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伟东、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宁继鸣、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唐润华、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戴晓东、中国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徐小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一卉从各自深耕的新闻史、符号学、智能传播技术和文化认同等领域出发,论述了中国当前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更好地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方法。

本次论坛除主旨发言外,还开设了九大平行论坛,包括国际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四场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分论坛和四场2050学子论坛分论坛。

在国际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中,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在各分论坛中,近百位高校教师、学子进行论文汇报交流并接受评议专家的点评和建议。分论坛主题包含了北京冬奥会与国家形象建构,互联网、元宇宙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与民族共同体,影视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Z世代与国际传播等,视角丰富,对话深入。

闭幕式上,八位分论坛评议人分别总结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向各位与会者致谢。本次论坛有力促进了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为构建新时代的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供了交流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供图)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