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访丨生于大井,服务大井 优秀教师成艳扎根乡村29载育桃李
成艳,1973年出生,今年刚好50岁,宜宾市江安县大井镇人,数学高级教师,1994年7月毕业于宜宾师范后一直在江安县大井镇中心小学任教,至今已经29年。
翻开成艳的个人荣誉收藏夹,省级论文奖、县优秀教师、县师德楷模、县优秀班主任、县师德先进个人……各类赛课、考评奖状琳琅满目,这是她几十年来辛勤工作的见证,也是对她奉献教育事业的肯定。
传递教育的火炬,深耕故乡的土地
女承父业,薪火相传。成艳是土生土长的大井人,她的父亲也是大井镇的一名教师,受父辈的熏陶,成艳从小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崇拜,对三尺讲台的渴望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强烈。
为家乡人民服务是成艳从事教育的初心,她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愿意一辈子扎根家乡,为家乡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1年秋,成艳怀着对教师的向往,进入宜宾师范学习,于1994年8月来到家乡江安县大井镇中心小学校任教,在这个学校一干就是29年。29年间,有新老师进入这个学校与她相识相知,也有老同事调往别的学校与她挥手作别,而成艳始终执教于大井镇中心小学的三尺讲台上,潜心教书育人,用辛勤汗水浇灌祖国的未来,见证着故乡的日新月异,与学校、同事、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她以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努力争做新时代深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从教29年,她以教师的身份播撒教育的种子,用半生的心血浇灌这片养育了她的土地,让代表祖国未来的花朵在爱的滋润下尽情绽放。
争做师德模范,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成艳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共鸣,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在这29年中,成艳当了24年的班主任和22年的数学教研组长。在教学上,她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全身心地去教好每一位学生。就算是在疫情期间,同样坚持认真组织学生上网课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她精益求精,踏踏实实,并用课改理念来丰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她还积极主动参加各级讲课赛和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成艳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体现在荣誉证书上,还表现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爱。她在工作中尽情的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她看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班上的小琴同学,父母都是体弱多病的农民,前不久,她的妈妈因病去世,爸爸的病情也在不断的恶化,伤心痛苦的她无助到了极点。成艳得知这一消息后,带领班上的同学向小琴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纷纷捐款,献出自己的爱心,还组织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去她家里慰问。小琴一家人非常感激,在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小琴向大家宣读了自己写的感谢信,全校师生都非常感动,大家又一次情不自禁的为她募捐。
成艳任教的乡村学校,留守儿童特别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成艳就担起了陪伴留守儿童的责任。课堂上,她是孩子们敬仰的老师,课后,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阅读、一起劳动、一起交流,走进他们的宿舍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聊聊家常,了解孩子们的动态和困惑,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奋斗在基层,不止是教书育人
几年前,学校按照江安县委县政府中国足彩在线:脱贫攻坚政策的要求,积极响应号召,派老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成艳主动请缨,到大井镇大井村开始了长达几年的结对精准扶贫工作。
在成艳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一户是这样的情况:一个70来岁的老人,体弱身残,身上的皮肤多处溃烂,不堪入目,多年无法医治,一个人在家生活。儿子为了生活,带着老婆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成艳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抽空就会带些生活用品去看望她,陪老人聊聊家常,帮她做些家务活,帮她和儿子进行电话、微信视频交流,让她感到温暖。
在帮扶期间,成艳经常走到农户家里,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工作情况;嘘寒问暖,帮他们打扫卫生;讲讲政策,让他们了解党的利民政策。她总是尽力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深耕基层的道路上,成艳付出了汗水,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29年扎根在故土,教书育人,帮扶贫困,她把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我,始终谦逊上进,积极探索经验和心得,甘于奉献,无怨无悔。(文/林源明 图/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