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以优势聚合力,致力于打造科研协同创新前沿高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3-11-17 | 责编: 罗天林

编者按:中共北京第二外国学院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学校全力聚焦改革,圆满完成了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推动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为迎接中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BISU面对面】特推出“五年回眸”系列微访谈栏目,邀请各部门负责人分享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取得的成绩,重温共同奋进的时光,书写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精彩篇章。

建设现代化强国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夯实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北二外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足彩在线: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有关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在高水平成果产出、科研平台搭建、服务国家、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学校向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迈进。本期【BISU面对面】五年回眸系列之“科研创新”邀请科研处副处长李朋波,分享五年来学校科研创新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成果。

记者:您好,李处长。近五年学校在深培学术厚土、推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果?

李朋波: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科研创新工作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深入强化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科研创新工作悉心组织,精心谋划,收获了一份份“科研工作成绩单”。过去5年,我校获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200余项,获北京市哲社科优秀成果、文化和旅游部优秀成果等30项,实现我国在APEC旅游领域项目的突破。6个智库基地入选CTTI来源智库,我校进入大学智库指数50强。《阿拉伯研究论丛》连续入选CSSCI收录集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导刊》在外国语言类、旅游类期刊中转载率名列第1,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

阿拉伯研究论丛-CSSCI收录证书

我校科研创新工作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第一点就是公共政策翻译的贡献力不断提升,比如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语翻译,承担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等。第二点就是智库品牌的服务力持续增强,成绩斐然,比如生动鲜明地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转化为“生态银行”的理论实践,并在福建、浙江、北京成功落地;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文旅部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及3个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落户二外等。第三点就是行业学会平台的建设力大力加强,像我们发起并主办了北京翻译协会、北京漫画学会,主办了北京旅游学会,通过这些平台,我们不断集聚行业产业资源和学术力量,精准服务首都对外传播、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近年来,学校在公共政策翻译、“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文旅产业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对外文化传播等领域形成了二外特色学术品牌。请您谈谈学校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亮点?

李朋波:学校扎根京华大地,持续赋能创新发展,以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通过高水平智库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为研究导向,充分发挥旅游、外语两大学科优势,不断提高站位,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发展需要,作为智库建设、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遵循。主动对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行动计划》,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建设引领社会服务,承担完成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委办局专项研究任务近百项。打造“六位一体”的科研与智库体系,通过科研平台与智库建设,强化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优势,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服务贸易蓝皮书系列成果(资料图)

近年来,学校进入产学研“加速跑”进程,在五大领域发挥智库优势形成社会服务亮点。在文化旅游领域,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国家文化公园、数字文旅等议题主持完成了数十项重要课题;连续十七年主办“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高端论坛,策划组织多届“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的学术模块;积极推动首都旅游教育国际输出及影响力提升。在公共政策翻译领域,发挥外语学科及翻译专业的优势,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及时、准确对外翻译十八大以来国家改革发展和北京 “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各领域的公共政策,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在首都对外文化传播领域,以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工作目标,学校连续出版《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以“走出去”为导向,深度分析首都文化的传播价值及其重要性。在服务与文化贸易领域,围绕北京市“两区”建设,充分发挥在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领域的品牌优势,智库作用突出。出版《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等具有影响力的蓝皮书成果系列;多年来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探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与创新发展。在助力科技冬奥领域,我校通过“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冬奥全球传播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等项目带动,开发的冬奥多语种传播平台进驻北京冬奥组委主媒体中心,为冬奥组委舆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我校志愿者合影(资料图)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资料图)

记者: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知识体系与科技创新行为交织叠加,前沿性、基础性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下一步,学校将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以特色强本色,以优势聚合力,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李朋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技术,学校持续总结经验、凝练智慧,致力于打造科研协同创新前沿高地。一是紧扣时代脉搏,突出重点建设,创新学科发展,以多语种翻译和新闻传播学科优势,搭建多方参与的综合平台,讲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首都故事。二是凝聚优势科研力量,强化有组织科研,在重大项目申报、标志性成果产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有序推进学校智库建设。三是深化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高水平成果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动力和活力。四是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首都发展战略目标,深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合力。

北京漫画学会成立(资料图)

北京旅游学会秘书处落户北二外(资料图)

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现场(资料图)

例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学科研究,尤其是语言相关研究造成了重大且紧迫的挑战。在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之下,学校未来的科研工作需要继续深入强化发展:一是要提升教师意识,驱动研究转向;二是要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炼具有鲜明二外特色的科研方向集群;三是要凝聚智力优势,提出创新性举措。比如,研究开发AI助教、推动构建多语种知识库、筹划建立虚拟实验室等;四是要建立健全入口告知和事后定论两个机制,积极应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科技伦理挑战。

(图文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