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宜宾江安西城小学,解码“一堂好课”的奥秘
编者按:
“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的地方,是师生心灵相约的场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向着多元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广大教师的教育共识。
在这样的教育共识下,一堂“好课”是如何诞生的?
循着悠扬婉转的戏曲声,走进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西城小学校,教室里、社团内、操场上……一堂又一堂“好课”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协作中生成。每一堂课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点亮着他们内心的希望和梦想。
一堂好课,有人、有疑、有效
是智慧与成长的互动
一堂好的课堂,要做到“三有”,即: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人;老师们善于提出问题,学生们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有疑;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有效。
西城小学的“MS-EEPO”有效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三有”课堂。教师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他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积极地探索者。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挑战,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
不仅如此,结合新课标的推进,“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在西城小学应运而生。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动画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语文课上,教师则通过朗读、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每堂课体现了协作、互动、回顾与反思,高效、和谐的课堂生态,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健康、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
一堂好课,有趣、有情、有用
是创意与兴趣的交融
西城小学毗邻文脉深厚的国立剧专旧址,受其戏剧文化的持续熏陶,该校将戏剧文化作为特色校园文化传承至今。其“戏剧文化周”活动曾在江安剧场精彩上演,并通过融媒体、网络平台等现场直播,受到广泛好评。
艺术与兴趣的交融,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有趣、有情、有用的美妙旅程。除戏剧文化传承外,该校的社团活动还涵盖了学术、文艺、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包括书法、舞蹈、足球、少儿编程等20多个社团活动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孩子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加入,无论是对戏剧的热爱,还是对健美操的热情,或是对绘画的痴迷,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走进西城小学的创意天地,戏剧手工社团里,孩子们正在用五颜六色的扭棒制作精美的头饰,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梦想与创意;健美操社团的孩子们则在教练的带领下,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跃、旋转,身影格外矫健;不远处的美术室里,绘画社团的孩子们正专注地涂鸦,他们手中的画笔在画布上舞动,绘制出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境……
一堂好课,有探索、有收获、有成长
是成就梦想的舞台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学生们探索、收获与成长的旅程并不局限于校园之内。校园之外,有探索、有收获、有成长的好课也时常发生。
据了解,长期以来,西城小学利用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学旅行、参观红色基地、劳动实践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助力学生开拓视野、继承传统文化、了解乡土风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近几年的研学活动中,西城学子走进当地特色景区,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探访现代化的城市,领略科技的魅力。他们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他们挥洒汗水,体验耕种的艰辛,感受收获的喜悦……实践经历与精神的熏陶,不仅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更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迪,而校园之外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它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这样的课堂,正是有探索、有收获、有成长的“好课”。
“一堂好课”就像一盏灯照亮学生的人生道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正如西城小学的“三堂课”:第一堂课,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语言、数学、科学等应知应会知识;第二堂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技能技术,锻炼身心健康;第三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三堂课”分别针对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视野拓展,“五育并举”,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教师们成就梦想的舞台。
供图: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西城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