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中国足彩在线:> 中国教育>

峨眉二小:项目驱动,让数学问题解决更具生命力

2024-12-17 16:08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创造高效课堂,更好落实新课标,在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小学学科微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引领之下,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六年级组结合教研主题“勾连项目驱动问题,赋能知识结构教学”,全体数学教师多次相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冯琳老师执教了圆面积公式的推算内容。《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是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基础,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首先提出什么是圆的面积?让学生通过比较一大一小的圆解释圆的面积。接着抛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呢?怎样推导呢?等一系列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并判断学生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主要是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途径探索计算公式,从而体现方法的多样化。最后提出运用公式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呢?继而进行一系列的练习,达到巩固和运用知识,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罗代英老师紧扣教研主题,巧妙设计项目问题,把数形结合的道理与运用讲得深入显出,通俗易懂。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用项目化的问题驱动学生探索,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罗老师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在教学例1时,首先用一组数字,引导学生从数的规律引入,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1+3=4,1+3+5=9……罗老师及时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比照,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学生对规律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让学生从数引入,思考为什么从1开始,为什么必须是连续奇数相加。学生用图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从形到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巧妙轻松地突破了本课重点及难点。

汪丽琼老师执教《确定起跑线》一课。课前汪老师制作了“探秘起跑线”的任务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了学校的跑道,使学生了解田径场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课堂上学生再次经历观察、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再次带着问题观察学校800米、1500米跑道的起跑线并对学校跑道进行再认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几位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和课后反思,组内教师围绕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说评双方围绕研究课题互相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

“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长,教无涯,研无尽。”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年级组教研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也让数学组教师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文:罗代英 图:罗利群)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