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幼儿园:多维路径支持,助力习惯养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成都市青羊区以习惯养成教育试点园为引领,指导区内各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幼儿生活、交往、学习三种核心习惯,依托幼儿园一日活动,家园社协同积极探索构建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形成正确的养成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改进养成教育实践,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成都市第六幼儿园(以下简称:六幼)基于生态园本课程,深刻学习并解读《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建议清单》,遵循中国足彩在线教育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聚焦儿童生活、交往、学习三种核心习惯,重点抓习惯养成教育三大核心关键,在涵养生命智慧的同时帮助幼儿获得丰富而积极的成长体验。
巧用区域游戏
培养幼儿习惯养成
六幼一直秉持“以绿色追寻教育梦想,以游戏绽放幼儿生命”的办园理念,践行绿色生态教育,在这里,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尽情探索。区域游戏,是六幼习惯养成教育的一大利器。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如“垃圾分类站”游戏,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叠衣小能手”游戏,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整齐叠好衣物;“环保消消乐”游戏,则创设了破坏环境的多种形式,在游戏中通过两两配对的方法进行消除,让幼儿习得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学习。幼儿通过游戏,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习惯。例如,在“小小城市建筑师”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搭建成都特色建筑和公园,在游戏中幼儿种上绿植,自发扮演城市公园中的环保清洁工,保护公园环境清洁。
创新生态园本课程
四大路径促习惯培养
六幼依托生态园本课程,从自主式游戏、互动式运动、原色式生活、探究式学习四大实施路径入手,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六幼,教师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班本化的习惯养成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幼儿迟到的问题,设计了班本化晨间签到环节。通过签到,不仅提高了幼儿早到的积极性,还学会了统计早到人数和比较入园时间的早晚。在晨间签到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在《我是穿衣小能手》《拯救“鞋子家族”》《小帮手“上岗”记》等主题活动中,幼儿从生活环节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习得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在《绿色成都行》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调查了解成都绿色公共出行方式,并号召家庭成员亲身体验,为低碳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在生态教育的引领下,六幼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幼儿园内设立了垃圾分类箱和垃圾分类站,引导幼儿践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班级每天上午的点心都会产生很多牛奶盒,幼儿知道清洗后的牛奶盒是可回收资源,于是自发地每天喝完牛奶后进行清洗、晾晒,并投放至可回收垃圾箱。这种随手而至的环保行为,已经成为了六幼幼儿的一种自觉行动。
多方资源联动
搭建习惯养成平台
六幼将园本教研作为推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力量。通过持续多次开展习惯养成的园本教研,让全园教师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园所加强园本课程下习惯养成教育教研培训,鼓励教师自主细读、精读、研读成都市教育局颁发的相关文件,并以班级、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内部经验分享。通过游戏化、情景式的方式,让教师记熟习惯养成关键经验,并能灵活运用。同时培养教师的成果意识,及时有效地总结班级开展习惯养成活动的经验,形成相应的案例集、成果集。并于每月开展年级组内集体分享经验,共同交流助力幼儿习惯养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幼践行人文生态,倡导人人都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将幼儿园后勤部门卷入习惯养成教育中,例如,邀请保健医生进课堂,让幼儿知道食物的营养结构、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与坚持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洗手的好习惯。每天早晨入园环节,开展晨间自主劳动,让幼儿在保洁阿姨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幼儿园户外大扫除、清扫落叶。在保安叔叔的带领下,成立“小六仔安全巡查员”,定期巡查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幼儿在巡查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消防设备,还建立了安全意识。
多元主体评价
探索养成教育评价模式
在评价方面,六幼也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尝试通过“幼儿、教师、家长”多级评价主体的强化加持,共同促进幼儿习惯养成的持续性和巩固性。幼儿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发现别人的好习惯,也看到自己的成长。教师们则结合《公园城市背景下幼儿园养成教育内容及评价指标》,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持续追踪和评价。家长们也通过《仔爸仔妈好习惯大观察》等媒介,参与到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中来,实现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