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子黄詠喆:在志愿服务中彰显医者初心
在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的门诊大厅里,一位身着红马甲的年轻志愿者穿梭于患者之间,耐心解答疑问、协助挂号缴费……她是南昌大学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黄詠喆。自2024年暑假起,她累计志愿服务超120小时,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成为连接医患的“温暖纽带”。
南昌大学将社会实践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动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南方医院赣州医院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年接诊量达120万人次,住院患者超10万人次,亟需志愿力量补充服务缺口。黄詠喆第一时间响应学校“返家乡”号召,通过岗前培训后,成为该院首位常态化服务的临床医学专业志愿者,以导医导诊的形式,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成为了患者心中的温暖使者。
2024年7月,经过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人员的严格培训,黄詠喆同学身着醒目的红马甲,正式开始了她的志愿者生涯。从那一刻起,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她都坚守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尤其是在2025年的春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黄詠喆同学依然选择走进医院,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与坚持。正如她在志愿服务日志中写道:“白大褂终将取代红马甲,但这份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鲜亮。”
在门诊导诊台,黄詠喆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初判患者症状和诉求,她的专业素养让志愿服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帮忙”,而是成为了医疗服务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门诊大厅,她耐心地为患者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挂号、缴费、取药,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她对患者的关怀与尊重。在病房里,她细心照顾患者,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举动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让病房里充满了爱与希望。
黄詠喆同学深知,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初到医院时,面对复杂的科室分布、繁琐的就医流程以及各具特色的科室服务,她也曾感到迷茫与无助。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向导诊老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每一项工作流程,尽快熟悉导诊服务,掌握多种自助设备的操作流程。她将志愿者服务视为学校以外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她不仅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对于黄詠喆同学的表现,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门诊患服部副主任周查英表示:“她的专业素养让志愿服务不止于‘帮忙’,她的到来为我们减轻了一些工作压力,正在逐渐成为我们医疗服务团队的辅助力量。”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黄詠喆同学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南昌大学医学生群体精神风貌的肯定。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黄詠喆同学深刻体会到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她近距离地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诉求和疾苦,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病人的不易。她认识到,一个有温度、有技术、有人文情怀的医生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医生。同时,她也深刻理解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志愿者服务在她与患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减少了患者的迷茫和困惑,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黄詠喆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更让她有了更加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她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路还很长。但她坚信,只要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南昌大学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早地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大学,接触社会、深入社会,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黄詠喆同学的故事只是众多南昌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传承着红色基因,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南昌大学将继续秉承“厚德泽人、格物致新”的校训精神,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中国足彩在线:社会实践的平台与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中国足彩在线:的南昌大学医学生像黄詠喆同学一样,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绽放青春的光彩,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南昌大学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