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动起来”:鄂托克旗的“碎片运动法”真香!
清晨七点半,蒙西学校的操场上已是一片欢腾。学生们或挥动跳绳划出优美弧线,或跟随武术教练练习传统拳法,笑声与口号声交织成活力的序曲。这一幕,正是鄂托克旗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日两小时体育活动”政策的缩影。
鄂托克旗以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引,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转化为扎实行动。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全旗15所中小学同步启动“两小时体育综合活动”,通过“时段全覆盖、项目多元化、科技助精准”的创新模式,让体育锻炼从“课程表上的任务”变为“校园生活的底色”。
科学规划:时间与空间的“双维突破”
如何让两小时体育活动“化零为整”?鄂托克旗交出了一份特色答卷——
晨间“零点体育”:学生到校先运动,30分钟的集体跑操、武术、跳绳、足球等项目唤醒身体机能。
课间“微锻炼”:利用课间15分钟,眼保健操搭配跳格子、扔沙包等游戏,缓解用眼疲劳。
课后“技能拓展”:20余项运动课程涵盖乒乓球、游泳、足球、篮球等传统与现代项目,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空间利用上,学校打破场地限制,将走廊、空地打造成“运动金角”,武术器械区、AI体测角等特色功能区随处可见,真正实现“处处可锻炼、时时能运动”。
创新赋能:传统体育遇上智慧科技
走进全旗中小学,AI智慧体育设备成为学生的新宠。通过人脸识别和运动传感技术,设备实时记录跳绳次数、跑步速度等数据,并生成个性化锻炼报告。“以前觉得跳绳枯燥,现在能和全校同学比拼排行榜,每天多跳100个都充满干劲!”蒙西学校六年级学生崔献元说。
足球特色学校则通过“3+X”课程模式脱颖而出——足球课时占比30%,每周举办班级联赛,校队成员更可参与“草原足球小将”精英队。
文化浸润:从强身健体到精神传承
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能的比拼,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棋盘井中学,竹竿舞、搏克等非遗项目被纳入大课间活动;武术课上,长拳与散打教学并重,学生在一招一式中感悟中华武德。“过去觉得传统体育‘土’,现在跳竹竿舞比玩手机酷多了!”棋盘井中学学生苗羽轩感慨道。
旗教体局党组成员、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永表示:这学期以来,我们教体系统上下一心,统一思想,高质量落实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锻炼,丰富体育活动项目供给,提高学生运动兴趣,预防学生近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政策落地到校园实践,鄂托克旗用两小时的汗水与欢笑,书写了“以体育人”的新篇章。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