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五通桥实验幼儿园:人间四月芳菲始,童眸尽染清明韵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相思节,把悠远的祝福和问候,送给离去的亲人。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的赏春节,把春天里最青翠的颜色留在记忆深处。清明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有着深厚的意义和感情寄托。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乐山市五通桥区实验幼儿园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
清明节是什么节日?“是给去世的亲人扫墓的日子。”“我知道,清明节要吃青团。”“清明节是传统节日。”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纷纷讲述着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在绘本中,大家可以看到人们扫墓祭祖、踏青赏花的场景。这些习俗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更是对先人的怀念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无论是对先人的思念,还是对生命的敬畏,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在阅读绘本故事中,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到清明节的含义。
时间流逝不舍昼夜,文化是最持久的力量。孩子们一起朗诵着诗歌《清明》,了解清明的时令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儿女不屈外来侵略、不屈封建压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不朽的丰碑。通过“家长进课堂”的形式,爸爸们讲述着红色故事,孩子们感受着先辈们的澎湃爱国之情。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作为传统特色小吃,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现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准备食材,通过搓、压、揉、团,各种动作齐上阵,一同做青团。相信青团传递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清明的颜色可能是灰蒙蒙的灰色,也许是香香的青色,也许是大自然缤纷的彩色。孩子们通过不同作品的表达,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节日文化内涵,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华文化,感知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
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幼儿园特别策划了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清明习俗小游戏,包括:荡秋千、蹴鞠(古代足球)、斗鸡、抛球(飞花戏)等。这些游戏不仅体现古人顺应天时、祈福消灾的智慧,也通过集体活动强化社区纽带。清明正值春回大地,游戏多具户外性与活力感,呼应“吐故纳新”的自然节律。部分习俗随时代演变淡化,但其承载的迎春纳吉之意仍值得传承。
此外,在这个充满哀思的日子里,大家共同缅怀先烈,感恩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文化街园区中大班幼儿在园长、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丁佑君纪念碑进行祭奠。
清明雨落,英魂不朽;童心向党,薪火长存。实验幼儿园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让爱国情怀浸润童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全体师幼整齐列队,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鞠躬,献上花圈和鲜花。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显满肃穆,用最纯真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这个春天,我们以童真解码传统,用游戏传承文化。当清澈童声吟诵起千年诗句;当幼嫩小手轻抚过艾草清香;当红色教育浸润童心,文化的基因正在血脉中悄然苏醒。”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清明时节,触摸到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温度。这个清明,既有思念的细雨,也有成长的暖阳。让大家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孩子们一起,在春天里扎根,向未来生长。(帅文凤)
供图:乐山市五通桥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