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专题论坛在首经贸成功召开
7月4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专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功召开。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承办。论坛围绕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主题展开讨论,旨在探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与风险。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北京市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吴洁,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军,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孟波,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丁章春,北京市统计局核算处处长方秀玉,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校领导及学校代表等。
吴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和首经贸党委书记王文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首经贸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主持。
吴洁指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她表明,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以教育现代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她强调,期望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进取,为国家数字经济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和北京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勇指出,全球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分别是数据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坚实基础,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是经济活力的保障,数据鸿沟与治理赤字是潜在的全球性风险。清华大学以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和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研究为抓手,不断加强数字经济相关的学科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文举首先对各位嘉宾的来临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格局。深入探讨数据要素如何赋能经济安全,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特色鲜明的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首经贸一直深耕数字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以数字经济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为抓手,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重要部署。他表示期盼与兄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深化合作,共同开创数字经济与经济安全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本次论坛分为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和邀请报告等多个环节,与会专家聚焦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成果发布环节由吴卫星主持。首经贸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代表研究团队发布《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研究报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先是分析了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情况,然后聚焦北京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定位、路径与突破,深入剖析与研究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数字产业和数字金融等问题,力求为北京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决策参考与战略支撑。
首经贸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韬发布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从数字经济基础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科学测度了2011-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搭建了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可视化平台。
首经贸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陈蕾发布《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报告(2025)》。为系统性阐释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展与趋势,报告以“制度基础—实践应用—价值释放”为逻辑,围绕政策体系构建、数据资产化及其估值入表实践、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市场生态培育与主体发展、数据跨境治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展开研究。
主旨演讲环节上半场由首经贸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鲲鹏主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军,周延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忠秀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做主旨演讲。
刘军以《数字经济中的AI与统计学思考——中国足彩在线: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不确定性》为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统计学问题。他强调,在关注数据安全和价值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到鼓励和赋能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周延礼以《保障数据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观察与思考》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数据安全与经济安全密切相关,未来我国仍需多策并举,协同提高数据安全与经济安全。
赵忠秀演讲的题目为《跨境电商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他强调,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对跨境交易范式、要素流动方式与治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我国应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产业链有序出海,避免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杨晓光以《从自然演化到设计演化:数字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为题进行分析。他指出,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设计演化将前所未有地加快经济演变速度,而设计演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些道德风险问题,是影响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问题。
主旨演讲环节下半场由李平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与运筹学教授、数字金融与科技中心主任Agostino Capponi,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与金融数学讲座教授、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戴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Peter L. Mitchelson/SITInvestment讲席教授杨立岩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做主旨演讲。
Agostino Capponi以《Graph Machine Learning for Asset Pricing: Traversing the Supply Chain》为题进行线上分享。Capponi指出,全面考虑供应链关系的模型在预测股票收益方面显著优于仅使用公司特征或邻近关系的传统方法,这为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视角。
刘守英深入分析了《平台的性质》。他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平台正在成为一种核心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协同组合,具有协调经济交易、生产活动和提供基础设施的作用。他提出,未来还需要在平台性质、平台与传统组织间的关系、平台治理和平台企业家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戴民以《稳定币与永续合约》为题进行分享。他回顾了USDT、USDC及DAI等经典稳定币,并介绍了其团队基于基金分级思想设计的新型稳定币方案。随后,他阐释永续合约机制和基于永续合约的USDe稳定币设计及其潜在风险,为未来稳定币发展与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杨立岩以《Fragility of Financial Markets》为题,深入探讨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不稳定性)。他首先定义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以及如何度量其脆弱性,基于社会福利视角,强调研究金融市场脆弱性的经济学含义。而后,他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框架,考察投资者的学习行为和战略互补性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戚聿东分享的题目为《人工智能技术派与治理派的分歧及我国战略抉择》。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隐私、偏见、歧视、安全等问题,治理问题也被提上议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技术与治理并重基础上的技术优先原则,构建“创新友好型”现代化监管与治理体系。
邀请报告下午,专题论坛热度不减,两组邀请报告同时进行,与会专家们就数据要素与经济安全进行了热烈深刻的讨论。邀请报告一由首经贸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赵家章和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沙叶舟联合主持,美国康奈尔大学Rudd Family管理学讲席教授、金融学教授、康奈尔金融科技中心主任丛林,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张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赵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正位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谢绚丽做邀请报告。
邀请报告二由首经贸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韬和副院长裴艳波联合主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经贸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院长屈庆超,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方方,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王敏,蚂蚁天玑实验室主任李哲,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金融研究员杨欣蕾和深圳天择教育集团研发总监徐波做邀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