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成功召开
开门办思政 汇聚社会力量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7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隆重举行,通过课程展示、成果发布、交流研讨等环节,为辖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进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生动实践引领课堂创新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活动中,来自朝阳区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个学段,同步开展了思政“潮”课的现场教学展示。课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朝阳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结合区域特色,呈现了朝阳区在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钟思雨在《寻找根脉 激活力量——798·751园区里的文化创新实践》课程中,带领学生探索朝阳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谢炳月围绕《文脉续新章 万象焕新颜——馆城融合的朝阳实践》,展现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城市各领域发展的深度融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教师寇雅婕以《朝阳站里藏文韵 匠心筑梦绘华章》为题,挖掘交通枢纽中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走入真实社会课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爽以生动《扇绘文化 友善朝阳》课程,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巧妙结合。四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朝阳区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设计理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朝阳区用好辖区丰富、优质的高校资源,共同开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引进大学思政课教师为中学生讲故事、讲理论、讲实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在市委教育工委的总体统筹下,朝阳区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密切配合,建立区校共同体;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创新性设立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与共享;由中国音乐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分别牵头,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工作研究和任务落实,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资源平台”正式上线 整合“四库一基地”资源 推动共建共享
会上,朝阳区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全面介绍了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情况,并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建设“四库一基地”:正式推出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优秀课题库、工作案例库、示范课程库、教学名师库,发布“家门口的思政教育基地”,为全区思政教育提供资源支撑。
成立专家指导组:组建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工作组,汇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者、一线名师等各方力量,以专业引领带动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
数字化平台启动:“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资源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设置了“家门口的思政教育基地”、示范课程库、优秀课题库、工作案例库、教学名师库和专家资源库等模块,集课程支撑、科研赋能、实践探索、典型引路、名师领航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思政育人的智慧引擎,赋能朝阳思政教育实践。目前,“家门口的思政教育基地” 及由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个学段教师联合打磨的思政金课等系列资源已上架。
“未来,平台还将持续升级扩容,不断充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打造全学段贯通、多维度融合的思政教育资源矩阵,进一步助力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朝阳区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构建多方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形成朝阳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会议现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于雯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分别从高校协同、区域文化资源赋能、学校自主创新实践等角度作交流发言,探索多方协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方法路径。
思政教育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构建“三维联动”育人新格局,打造“五主同频”育人新场域,激活“三协共振”育人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推出符合学生期待、赢得学生喜爱的课程内容,让“大思政课”“活”起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朝阳区推进思政教育的核心特征就是一体化、跨领域,以课程体系为例,朝阳区致力于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思政学科各学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深度融合,以及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育人内容的相互渗透。“我们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学术组织等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朝阳区委教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会议标志着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未来,朝阳区将对标对表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思政教育一体化赋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强化市级1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系统整合各类博物馆、生态实践基地及红色教育资源,构建“家门口的思政教育基地”全域网络;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推动思政教育资源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跃升,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潮”课课程群建设,立足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思政教育品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方案,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朝阳力量。(朝阳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