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通江小学:双题共振,共研共进
近日,一场五校联合的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在乐山市通江小学举办。参加本次研讨的有乐山市通江小学、嘉州学校、凌云小学、剑峰小学和土主小学五所学校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及校级领导。本场活动的开展推进了通江小学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文化素养养成实践研究”与凌云小学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多校联合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与推广。
通江小学何启蒙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她化身“何老板”,以蛋糕店情境贯穿课堂。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理解题意,借助图式结合层层解题、检验,通过生生互动,助力学生自主建构“商+1”模型,实现思维进阶。
土主小学的唐俊梅老师以《被盗的猫画》故事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中,提取有用信息,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连线、列表格等形式完美呈现了推理的思考过程。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展示,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氛围轻松。
《三角形的等高模型》教学课例由嘉州学校杨露露老师执教,该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比例思维”为核心目标,构建了“观察感知—操作探究—建模理解—迁移应用”四阶认知进阶体系。通过DeepSeek技术,将抽象的比例关系转化为动态可视化模型,借助技术赋能突破了空间观念培养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递进式任务链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为小初衔接打下了良好基础。
凌云小学的杨惠老师教学《鸡兔同笼》课例,以《孙子算经》中的故事引入,通过猜、化繁为简、列一列、画一画、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学会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将模型进行推广运用,为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模型思想做了教学示范。
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老师聚焦“文化素养实践体系”“数学阅读指导策略”等难点问题,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作业设计、课后延伸等多个维度提出困惑,分享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数学文化素养与阅读能力的培养需立足学生实际,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浸润式学习中感受数学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深耕数学文化沃土,厚植阅读素养根基。“小学数学教师文化素养养成”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专题教研活动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课题研究成果不仅要服务于本校教学,更应肩负起辐射引领责任。通过跨校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区域数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此次教研活动以两大课题为核心,通过课题融合展现了数学教师们扎实的文化根基和实践探索精神,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动。”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学教学将以文化为基、以阅读为翼,助力学生收获智慧与成长,共同书写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姚欢)
供图:乐山市通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