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大器晚橙”学生团队:科学选育破解产业困局,晚熟金果点亮春节市场
在赣南脐橙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的当下,赣南师范大学由曹鑫磊领衔的“大器晚橙”团队历经十年攻关,成功选育出高品质晚熟脐橙新品种“赣脐6号”。该据悉,该品种以“错峰上市、抗旱稳产、品质卓越”三大核心优势,破解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瓶颈,将鲜果供应期延长至春节黄金档,为果农增收贡献青春力量,以科技之种助力脐橙产业升级。
2024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到691.4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第一名。赣南脐橙带动70万果农实现“家门口”就业,已经成为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然而,赣南脐橙超90%集中在11月至12月上市,导致丰产不丰收,甚至部分地区面临滞销困境引起恶性“价格战”。
为解决赣南脐橙产业面临的问题,赣南师范大学“大器晚橙”团队前瞻性锁定“春节鲜果市场空白”,创新融合前沿育种技术,选育出“赣脐六号”晚熟脐橙新品种。相较于纽荷尔脐橙,“赣脐六号”果实呈现独特的南瓜状,上市时间晚3个月,肉质脆嫩化渣,糖酸比更低,维生素C含量更高,具有更新颖、更晚熟、品质更好的特性。
只有品质更好的芽变材料是远远不够,如何解决晚熟脐橙的不耐旱通病是大规模推广的关键。项目负责人曹鑫磊介绍道:“现有的晚熟脐橙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耐旱,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不仅会导致脐橙发生裂果,而且会严重影响脐橙的糖分积累,晚熟脐橙挂果时间更长,消耗的糖分多于中熟脐橙。因此大部分的晚熟脐橙不够甜,产量也不如中熟脐橙。”
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团队发现脐橙种苗耐旱的关键在于砧木。于是,团队解析脐橙抗旱分子机制,缩短耐旱砧木筛选范围,最终筛选得到耐干旱的“三湖红橘”砧木,显著延长其抗旱时长,提升脐橙耐旱能力。
目前,团队已经构建完整的技术壁垒,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1个,专利13项,发表论文4篇。
项目指导老师彭婷教授表示:“我们在下乡帮扶果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果农对于晚熟脐橙出现的花果同期问题束手无策,可能导致脐橙减产,不利于大规模推广。所以我们构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解决花果同期问题。”
据悉,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度,倡导学生投身科研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以接力的方式投身科研工作。从研发灵感到想法落地,项目成员完成了实验室成果转化,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蓝图铺展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大器晚橙”学生团队将依托赣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平台及校友企业的支持,深入推进与各产学研基地、果业基地及政府的合作,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脐橙产业升级贡献青春力量。(赣南师范大学戴奕瑄、邵嘉雯、谢元超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