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盐亭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第十五期“嫘祖故里教育大讲堂”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标“素养导向”要求,绵阳市盐亭县教师进修学校于8月29日在绵阳市盐亭华宸英才学校、盐亭县嫘祖实验中学同步启动第十五期嫘祖故里教育大讲堂暨“三名工程”创新实践基地校全员通识性培训。全县10所基地校的近千名教师及学科教研员参训,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与“备课专业化提升”两大核心主题,通过小学、初中分学段精准研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本次培训创新采用“学段分场、同步实施”模式,特邀国内教育领域资深专家,针对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与学生认知特点定制课程体系,实现培训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养力(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核心专家)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主讲专家,分学段开展了专题授课。上午,他在初中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初中课堂融合策略”为题,从技术发展、教育价值、应用场景三个维度,结合初中课程深度与学科融合需求,系统讲解AI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嵌入路径,提出“技术赋能、素养导向”的新型课堂构建方案,助力教师掌握AI工具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下午,张养力在华宸英才学校为小学教师开设《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应用(小学)》课程,聚焦小学阶段学生具象思维特点,通过语文情境创设、数学问题解决、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科案例,演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核心功能的实操方法,指导教师将AI工具转化为互动式教学辅助手段,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效率。
备课专业化提升
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型
在29日上午小学培训现场,德阳市沱江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谢晓燕以《以理解为本实施教学》为主题,紧扣新课标“理解性教学”要求,从目标设定、活动设计、评价反馈三个层面,系统讲解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逻辑,帮助教师掌握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备课转化路径,提升教学设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在29日下午初中培训现场,正高级教师、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蒋玉国(历任高完中校长、中学数学教研员)主讲《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立足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通过具体课例解析,从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对标、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教学活动与评价的协同三个维度,指导教师构建“目标-评价-活动”一致性的课堂设计框架,提升教学实施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盐亭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县教研室主任胥伟表示,此次培训是盐亭县推进“三名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通过创新实践基地校全员研训,将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教育系统,助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提升备课专业化水平,为盐亭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杨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