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验中学以专业、技术与关爱铸就教育新力量
为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近日,乐山市实验中学围绕“深耕课堂强专业 智享技术优教学 关爱身心护健康”主题,精准锚定教师发展需求,成功举办暑期教师赋能培训。全天课程以“问题导向、实操优先”为原则,内容干货密集、针对性强,为全体教师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充电盛宴”。
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如何起步、难以结合教学”等困惑,培训首场特邀乐山师范学院罗明礼教授,开展《微研究:学术立校的载体》专题分享。罗教授首先明确教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既是“学术立校”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从“经验型” 向“研究型”转型的关键路径;结合教学实际,给出可落地的实践方案:建议从课堂小问题、教学痛点切入开展“微研究”,避免贪大求全;最后通过真实案例,拆解课题申报书撰写的核心要点,涵盖选题方向、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整套分享逻辑清晰、贴实管用,有效为教师驱散了科研“迷雾”。
为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帮助教师破解“AI技术不会用、用不好”的难题,乐山师范学院门涛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及应用》为题做专题交流。作为AI教学应用领域的“实战派” 专家,门涛教授并未简单罗列工具清单,而是聚焦“让AI精准服务教学”这一核心目标:先分析教师在AI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如指令模糊导致输出无效信息),再通过现场演示,系统传授“提示词设计”“智能体操作”两大核心技巧,指导教师如何用精准指令生成备课素材、课堂互动案例等教学所需内容。
针对班级管理中“班会课形式化、育人效果弱”的痛点,下午培训首环节邀请乐山师范学院姜立刚副教授,分享《如何打造有实效的主题班会》。姜老师首先打破认知误区,强调优质班会课并非 “单纯讲道理”,而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凝聚班级力量的关键载体;从“现实关照、内涵理解、价值体现”三个维度,厘清优质班会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结合具体案例,拆解班会课设计全流程,从主题确定、环节搭建到互动形式选择,逐一给出落地建议。层层递进的讲解,为教师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班会课提供了清晰思路。
考虑到教师群体尤其是女教师的身心保健需求,培训最后环节特邀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三位专家,开展“定制化”健康指导。三位专家根据教师职业特点与女性生理需求,分模块精准授课:陈静静副主任医师聚焦“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保健”,讲解日常护理、定期检查等核心知识;何浩梅主治中医师针对教师“长期伏案、作息不规律”的问题,分享科学的皮肤管理技巧;邹卓霖护士长则从应急救护需求出发,先讲解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再现场演示操作步骤,并手把手指导教师练习。针对性强、逻辑清晰的健康指导,让女教师倍感贴心,有效为大家积蓄了健康能量。
随着健康培训的结束,本次暑期赋能培训圆满落幕。从整体设计来看,全天课程围绕“专业提升、技术融合、健康关怀”三大核心维度,每个环节均遵循“发现教师痛点—匹配专家资源—提供解决方案”的逻辑,既解决了教学实操难题,又关护了教师身心需求,真正实现“按需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全程中,老师们始终以高度专注的状态积极参与:听科研讲座时,不仅认真记录关键要点,还会及时在笔记本上标注个人思考;学AI实操时,主动拿出电子设备同步演练,遇到疑问第一时间举手提问;练心肺复苏时,两两一组仔细模仿动作,反复确认按压位置、力度等细节,确保学扎实、用到位。大家课后反馈“每节课都有实用收获,学得充实又解渴”。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新学期,带着培训中的满满干货与昂扬状态,全体实中教师将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更创新的教学思路、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教育教学,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文/图:刘利华 彭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