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二小:两校携手编本草,童蒙共读识岐黄
当中医药文化的种子遇上孩童的好奇心,当两校的教育智慧碰撞专家的专业眼光,一本本为小学生量身定制的中医药校本读物,正在细致打磨中逐渐清晰模样。近日,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与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携手举办小学中医药校本读本编写第三次研讨会,两校骨干教师约20人,围绕教材内容编排展开深度研讨,逐册审查各年级初稿、提出专业修改建议,共同为这本“启蒙之书”把关定向。
“低年级选‘青蒿’还是‘薄荷’?孩子更容易理解哪种本草的特性?”“中年级加上实践活动,会不会比单纯讲知识更有趣?”“高年级是否需要区分相似本草?”研讨会上,两校骨干教师的讨论格外激烈。大家从“小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围绕各年级内容的侧重点、知识点的深浅度、呈现形式的趣味性展开交流——有人提出低年级应多配“看图认药”的插画,有人建议中高年级增加“家庭小实验”,还有人关注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结。观点的碰撞不是“分歧”,而是为了让每一页内容都能贴近孩子、吸引孩子。
从“内容适配性”“知识准确性”“形式趣味性”三个维度提出专业建议:针对低年级校本读物,副校长任燕建议增加中国足彩在线:地域特色插图、简化文字表达、增加简单互动小任务,比如“你在哪里见过枸杞呢?”,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本草魅力;对于中高年级内容,副校长李承革则强调要平衡知识深度与可读性,比如在讲解“穴位”时,可结合眼保健操小动作,让抽象概念落地;同时,还特别提醒要规避专业术语的生硬堆砌,用“小故事”“小实验”“小谜语”串联知识点,让中医药文化自然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专家的建议像“及时雨”,帮大家找准了编写的方向。
“此次研讨会不仅推动了小学中医药读本的完善,更凝聚了两校合力。”峨眉二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让这本饱含心血的读本早日走进课堂,让岐黄文化的微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文/图: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