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实验小学:领航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
近日,乐山市2025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培训(小学科学)顺利开展,乐山市实验小学宋俊攀老师担任活动主持人,科学组全体老师参加该培训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实验小学科学团队勇挑重担,肩负起小学科学三年级新教材培训的重大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了呈现精彩绝伦的培训内容,自接到任务起,学校科学团队便在科学组组长余妮娉的引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对新教材的钻研之中。
由李三伟、黄燕、张婷、任丽红组成的教培团队,齐心协力,历经了多次的研讨与交流。他们在每一次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完善培训方案,精心筹备每一个细节。团队以“从教材到课堂”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示他们对于新教材的深度解读,衔接内容的全面介绍,以及典型课例的生动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最终,他们为参训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极具针对性与高度实用性的专业培训盛宴。此次培训不仅让参训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李三伟老师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进行了整体解读。从新教材的整体变化、使用建议和教学实施三个维度,引导教师建立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整体视角。系统阐述了新教材着力推动新课标理念向可操作、可实践的学习活动转化,并提出强化科学实践、注重学段衔接、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评价方式等多项具体建议,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次教材解读为一线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提供了明确路径与专业支撑。
张婷老师进行了“情境化教学案例分析”的专题分享。本次分享深入探讨了“情景化”与“情境化”的区别,强调了情境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迁移方面的优势。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提出以“旅行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将液体知识融入真实生活场景,课堂生动而富有探索性。这一实践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深耕与创新。
黄燕老师以第四单元《空气的性质》单元解析及课例分享为主题,分三个模块与大家进行分享。首先,紧扣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与学情特点,系统梳理单元教学逻辑,为教师搭建清晰的整体教学实践框架。然后,以《风的形成》为典型课例,细致讲解课堂环节设计,重点分享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直观体验理解风的成因,为教学创新提供具体思路。最后,展示“模拟风的形成”实验,结合实践经验分享研究感悟,深入探讨实验的优势与可优化方向,为教师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提供可落地的参考方案。
任丽红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纺织材料》微课,设计巧妙且富有实效。课程从学生对校服的真实期望切入,自然而然地引入棉、麻等纺织材料,并将其划分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两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易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看、摸、浸等多维度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特性,再利用对比实验比较两者的保暖性,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能力,更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可感。最后,课程总结了秋冬季校服选材的关键因素,拓展了新型纺织材料,形成“情境导入—实验探究—综合总结”的完整教学链条,引导学生科学看待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成功构建起“课堂—课外”的学习闭环,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此次培训中,各学校团队对新教材的深入解读让大家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全新理念。在研讨交流里,大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到多样的教学方法。典型课例展示更是为大家提供了实践范本。大家深刻体会到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乐山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大家的专业素养,更坚定了大家以新教材为指引,为学生开启科学之门的决心,大家将努力把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科学之光在孩子们心中闪耀。(文/图:乐山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