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化中学李金香:育人半生,教师已成为一生的职业
李金香,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1987年,她从农村中学考入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四年后如愿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耕耘教坛三十四载。她用岁月印证: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点亮与花开的守护。
温暖坚守,几十载累积的育人智慧
从教以来,李金香一直从事生物教学,担任高中班主任二十余年。她始终秉持这样的人生信条:“只要做一件事,就努力把它做好。”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带领高一新生打扫教室、制定长短期的学习计划、规范课堂笔记记录,教导学生认真求学、真诚互助;每天放中国足彩在线检查各科笔记,晚自习结束时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日常中坚持亲力亲为。这份贯穿高中三年的坚守,让学生学会认真与坚持,逐渐养成“低姿态做人,高标准做事”的品格。
李金香最喜爱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她常对学生说:“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源于内心的强大。”当发现有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因困难退缩,她总是认真而坚定地告诉他们:“孩子,我不赞成你放弃。人生道阻且长,如果我同意你放弃,便是纵容半途而废的态度。我应该帮助你渡过难关,让你继续努力,养成坚持不懈的品格。”这份尊重与关爱,让学生在呵护中学会尊重,在引领中不断成长,也让她自己收获着快乐与幸福。
每接手新班级,面对陌生环境,学生难免感到生疏和孤独。她总会细心叮嘱:“到了一个新环境,包括以后上大学、参加工作,一定要学会主动结交一两位知心朋友。如果觉得某位同学善良友好,就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很快你就能赢得友谊,在班级里找到温暖和归属。”因此,她所带班级始终洋溢着“友善、温暖”的氛围。
细致入微,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学生品格
从少年到青年,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李金香始终在尊重中引领,在体察中教育。作为班主任,若集体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她首先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引导不足,还有哪些组织技巧未传授给学生,并思考应在下一次活动中如何培养相应能力;若发现学生在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问题,她会诚恳地说:“很抱歉,我对你关心不够、照顾不周。从现在起,我陪你一起改正、一起进步。”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学会了自省与体谅,逐步走向成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呵护学生的自尊,给予心灵深处的感化,正是她对教育之爱的理解。
在学生眼中,李金香是一位优秀的生物教师,也是一位温暖的“班妈妈”;在同事眼中,她则是可靠的工作搭档和知心伙伴。曾有一位学生以《在我有生之年,我庆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为题,在周记中记录李老师的故事。搭档语文老师评语道:“你很幸运遇到了她,我也是。”这些真挚的话语,让李金香倍感温暖。
就在前几天,2023年毕业于川化中学的小钟同学联系上李金香,希望返校探望。她说自己在高三迷茫阶段,正是李老师陪伴左右、持续鼓励,最终如愿考上一本院校。重逢时,她们一起品尝食堂熟悉的味道,在校园里边走边畅谈理想。李金香结合自身阅历和女儿攻读博士从事科研的经历,为小钟提供了许多未来发展建议,让她再次感受到恩师的鼓舞。临别前,二人合影留念,定格这温暖瞬间。
初心不改,谦逊托起一片天空
走过青春,走过岁月。如今,李金香依然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将教师比作撑船人,从此岸到彼岸,一年又一年,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她时常说:“真正的桃李满天下,不是你教了多少届学生,而是作为高中教师,你在他们成人成才最关键的阶段,给予了怎样的灵魂触动和思想引领,让他们受益终身。”
李金香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无暇顾及其他,只管风雨兼程。虽然艰辛,虽然平淡,但她始终在热爱与创造中深情演绎有意义的教育人生。正如泰戈尔所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绿荫。”“学生成功,我就是幸福的”是她的教育格言。李金香把每一天都视为登上讲台的第一天。她说:“如果你能以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境去热爱每一堂课,你就能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李金香不仅为青白江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还积极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2023年,她参加“特级教师九龙行”活动,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师生开展专题讲座、送教送课。“众人划桨才能乘风破浪”,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她坚信,青白江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教育是渡人的伟业。三尺讲台,三十四载春秋,她谦如叶脉,却托起一片片天空;她无声耕耘,却留下满径芬芳。这,便是教育最平凡也最动人的温度。(图/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