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至佳中学王秋红:让法治有温度,让道德可感知
王秋红,女,中学二级教师,中共党员,2022年参加工作,现任成都市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自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便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点亮和人格的塑造。她笃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始终以微光引路,以芳华育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初心如炬,以热爱奔赴讲台
对王秋红而言,教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一次心灵的对话。三年前,怀揣纯粹初心与无限憧憬,她走上至佳中学的三尺讲台。从此,她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更成为许多学生青春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这不仅常挂在她嘴边,更是她日常教学的生动写照。她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若仅停留于条文解读与理论灌输,便难以真正触动学生。因此,她努力让课堂“活”起来、“暖”起来,逐步凝练出“尊重真实、激发主动、回归生活”的育人理念。
她善于从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校园事件和成长烦恼中提取教学素材。例如,在讲授七年级《走近老师》一课时,她以学生投递校长信箱的表扬信导入,引出教师的职责与意义;在讲解个人与集体利益时,则以学校组织前往川菜博物馆研学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二者关系。王秋红常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件,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她开设“法治小剧场”选修课,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案例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法的庄严与温度。这一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曾有学生感慨:“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它不仅保护我们,更在塑造我们。”这样的反馈,让她更加坚定教学创新的方向。
育见真情,在共同成长中彼此照亮
在王秋红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程中,“课前三分钟时政分享”成为彼此启迪的重要平台。这一简短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让她深切体验到教学相长的力量与温度。
起初,不少学生面对全班发言紧张怯场,尤其那些沉默内向的同学。令王秋红印象深刻的是小林同学,第一次分享时声音微弱、眼神闪躲,几乎难以完成。但她始终耐心鼓励,告诉他“勇气比完美更重要”。慢慢地,他开始选择自己真正关心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勇敢站上讲台。王秋红帮他调整语速、梳理逻辑,同学们也以真诚掌声为他加油。一学期后,他不仅能够流畅自信地表达,还学会了制作PPT辅助展示,甚至能对事件背后的价值观与法律意义提出见解。
这一过程也让王秋红不断收获新启发。学生选择的时政内容常超出预期,从大运会开幕到食品安全,从“AI换脸”侵权到“机器狗”研发——他们从自身生活和兴趣出发,带来许多崭新视角与思考。这让她深刻意识到,教学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滋养。短短三分钟,成为师生建立信任、共同进步的重要窗口。学生在这里收获勇气与表达能力,而王秋红在这里收获灵感与反思。他们不仅是师生,更是共同关注社会、思考未来的同行者。
锐意进取,在钻研中追求卓越
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王秋红始终秉持“教学无止境,育人须用心”的理念,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创新。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教研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不仅向本学科优秀前辈请教,也向语文、历史、心理等学科教师取经。她借鉴语文的文本分析、历史的实证思维、心理的沟通方法,持续丰富教学策略;大胆尝试跨学科融合,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生活实验室”和“思维训练场”。
硕果盈枝,在耕耘中收获成长
三年耕耘,硕果盈枝。王秋红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22年,获青白江区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成都市“说课”比赛二等奖;2024年,精品课《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再获成都市二等奖;2025年,在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思政组表现突出,再获佳绩;同年,在青白江区思想政治教师时政专题培训中所上研究课《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深受专家和同行好评。
然而,最让她自豪的并非奖项,而是学生的成长与蜕变。许多毕业学生来信分享近况与感悟。一位学生写道:“您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做人做事的准则。您的课堂让我懂得了责任与尊重,这些将伴随我一生。”这样的反馈,让她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砥砺前行,在荣誉中不忘初心
展望未来,她表示将以“夸父逐日,行健致远”的精神激励自己,深深扎根教育沃土,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提升新境界。她愿以爱为舟,以法为桨,与每一位学生携手同行,逐光而行,静待花开,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书写无愧于内心的教育篇章。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是一次次心与心的温暖相遇。王秋红老师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以爱育爱的缩影,她在三尺讲台上写下不凡的育人篇章——让法治有温度,让道德可感知,让成长有光芒。(图/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