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中国足彩在线:> 中国教育>

成都青白江人和学校黄贤树:守在山里,照亮山娃崎岖求学路

2025-09-12 15:50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光辉的事业”,黄贤树却总说:“扎根山乡的孩子,才是山间耀眼的光。”自走出师范校门回到故乡,三十余载春秋更迭,他始终守着一间教室、一方讲台,将心血熬成灯油,默默照亮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

一盏心灯,照亮崎岖求学路

还记得刚毕业时,黄贤树被分配到青白江区偏远的南岳小学,接手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那时交通闭塞,没有交通工具,下雨天一出门便满身泥泞;教学资源匮乏,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便是全部教学工具。面对生活与教学的双重压力,他也曾在深夜彷徨犹豫。可每当清晨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望向自己,喊出那句脆生生的“老师好”;每当期末看到孩子们努力取得的优异成绩,看到家长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所有的疲惫与迷茫便烟消云散。他心底清楚,这片土地上的孩子,需要他。

此后,黄贤树先后辗转至三元小学、人和中心学校,最终在人和学校扎根。这些年,他肩上的重担从未卸下:既要承担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又要负责班主任日常管理,还需牵头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研工作。繁忙,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他接手的班级,起初多是成绩落后、纪律松散的“硬骨头”,但他始终坚信“山里的孩子不笨,只是缺少些引导与陪伴”。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易理解,他把课本嚼透、课标研细,常以山间事物举例——讲分数时提及田埂上的麦子,讲几何时指着教室外的篱笆。他坚持“一遍清”教学法,不赶进度、不搞题海战术,只求孩子们把知识学扎实、学明白。渐渐地,曾经的“硬骨头”迎头赶上,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还多次在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会上受到表扬。而在黄贤树心中,比分数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中逐渐亮起的光,是他们提及“数学”时不再躲闪、反而带着些许骄傲的神情。

用爱守望,静待每一朵花开

班主任工作的琐碎,融入无数个平凡日夜的点滴。2012年,黄贤树接手了全校公认的“头疼班级”,班级缺乏集体意识,学生三五成群、各行其是,课桌上杂物堆积,课堂秩序混乱。

面对这样的班级,他没有急于批评指正,而是选择用行动默默示范: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天冷时轻触孩子们的衣襟看够不够厚,清晨巡查时总要问问大家是否吃过早饭;见谁缺了文具,便悄悄递上一支笔、一块橡皮;晚上陪着值日生打扫教室,目送孩子们排队回宿舍;早读课上,他逐字逐句领着学生读书;开班会时,他不讲空洞道理,只和孩子们聊山里的树、远方的城,聊“好好读书就能看更大的世界”。

班里曾有个特殊的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料,导致孩子成绩垫底,沉默寡言。黄贤树格外心疼这个孩子,知道孩子午饭常随意应付,便从家里自带煮鸡蛋、馒头给他;还悄悄跟班里其他孩子说“咱们都是山里的小伙伴,要互相帮衬”。渐渐地,有同学主动拉着这个孩子一起学习,还有人分享零食给他。最终,这个沉默的孩子不仅成绩稳步提升,还敢于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毕业时,他特意找到黄贤树说:“老师,我想考镇上的中学,以后还要考大学。”那一刻,黄贤树深切感受到,每一分付出都有了意义——他或许无力改变大山的模样,却能用双手托起山里的孩子,让他们奔向更广阔的人生。

此生坚守,做大山深处的“点灯人”

三十多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不少,山外的世界愈发喧嚣,黄贤树却始终舍不得离开。他习惯了清晨伴着鸟鸣走向学校,习惯了课间和孩子们在操场边聊天,习惯了傍晚送孩子们回家时,看夕阳将山路染成金色。曾经的青春年少,被岁月刻上了皱纹;曾经的豪情壮志,化作了对讲台的坚守。有人问他“守在山里,不觉得亏吗”,他总笑着回答:“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好学校,逢年过节还有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跟我讲山外的故事——这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人们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黄贤树却觉得:“我需要孩子们,是孩子们的纯真与渴望,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从选择乡村教师这份职业的那天起,他便从未后悔。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孩子们还需要他,他就会一直守在这三尺讲台上,守着山间的希望,把中国足彩在线:孩子送出大山,送往更远的未来。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平凡中见伟大,坚守中显担当。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托起的是山里娃的明天与希望。(图/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