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滁州市小学劳动教育观摩研讨活动在全椒县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9月26日,由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全椒县教育体育局承办、全椒县实验小学协办的“同研乐教-教研皖东行”2025年滁州市小学劳动教育观摩研讨活动在全椒县实验小学多功能报告厅顺利举行。
来自滁州市各县(市、区)的近百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教研盛宴,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实践中探寻路径。
上午8:20,开幕式准时拉开帷幕,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拥军、全椒县委教体工委委员汪虎、教研室主任林明刚、全椒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跃明参加本次活动开幕式。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劳动教研员陈珺璐主持活动。开幕式上,汪虎委员致欢迎词,介绍了全椒县基础教育发展及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随后李拥军发表讲话,他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强调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以研促教、以教提质”的实践思路,鼓励与会教师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鉴中共同成长。简短务实的开幕式,为整场研讨活动锚定了“共研共进、赋能育人”的明确方向。
“知识从实践中来,力量从劳动中生。”劳动教育的落地成效,最终要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开幕式结束后,活动进入核心环节——课例展示,三位优秀教师以特色课程为载体,生动诠释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健体、润美”的综合价值。
滁州市第二小学陆娜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巧手做青团》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小美食家”,在老师的指导下搓揉面团、包青团,遇到黏连、形状不美观等难题时,主动结成小组互帮互助。在等待热气腾腾的青团出锅前,孩子们还为青团设计了包装及售卖方案,当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相互分享时,定能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的深刻内涵。
定远县建设小学杨世星老师带来的六年级《制作竹节人》一课,将创意设计、劳动技能及语文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学生们分工打磨竹片、穿线固定、调试关节,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原本普通的竹材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灵活的“竹节人”。在竹节人大对战环节中,不时响起“我的竹节人能劈叉”“我们的武器很威风”“我们的服装最有民族特色”的欢呼,劳动的快乐与创造的成就感在教室里充分涌动。
来安县实验小学刘兰兰老师以“端午巧手传艾香 劳动匠心承古韵”为主题,对《制作端午草药锤》的课例进行详细阐述,在课例中,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衔接。刘老师以“敬老院求助”为真实情境,让劳动任务转化为助人行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辨识艾草、滁菊等草药的特性,到亲手捆扎制作,学生们全程专注投入,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生活化传承。从辨材、配方、制作、评价,到尊老敬老及中药文化的延伸,整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责任与价值,切实落实德育目标,实现“五育融合”。
两节现场课和一个课例阐述都各有侧重,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协作互助与创意表达,成为课例中最亮眼的风景,也让在场观摩的老师们直观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鲜活生命力。
如何让劳动教育从“课堂试点”走向“系统推进”,是各地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课题。全椒县教育体育局小学劳动教研员李琨以《全椒县推进劳动教育的探索》为题,结合县域内实践案例展开分享。李主任系统介绍了全椒县中小学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资源整合、实践基地打造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从校内“班级劳动角”到校外“农耕实践园”,从课时保障到评价激励,全链条的探索为劳动教育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讲座过程中,参会教师们专注聆听,不时低头记录关键举措,遇到可借鉴的经验做法,纷纷用手机拍摄课件留存学习。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看到了劳动教育的鲜活实践范例,又学到了系统推进的有效方法,未来将把所学所悟融入教学实践,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汗水浇灌希望,劳动点亮未来。 本次研讨活动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的形式,构建了“实践示范—理论提升—交流共进”的完整教研闭环,为参训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
此次观摩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滁州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最新成果,更为下一步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注入了新动力。全椒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让劳动精神在校园扎根生长,助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长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少年。(图文/全椒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