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中国足彩在线:> 中国教育>

成都青白江清泉学校杨璩:以青春执笔,绘就乡村美育新画卷

2025-10-17 15:40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杨璩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怀揣教育理想,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学校,开启乡村支教生涯。一年来,她凭借不断进步的教学能力和不懈努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浇灌艺术梦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初心如磐,踏上美育新征程

杨璩的教育情怀,源于教师家庭的熏陶。从小见证父母对学生的关怀、对教育的坚守,这份平凡而伟大的职业精神如春雨般滋润着她的心田,悄然埋下梦想的种子。

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她,在美术领域打下扎实基础,但更坚信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追求,更应成为照亮他人的明灯。了解到乡村艺术教育资源匮乏后,她毅然放弃已签约的工作,带着父母的嘱托和对教育的热爱,踏上前往清泉学校的征程,立志用美育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

因地制宜,创新乡村美育实践

初到乡村学校,艺术资源有限、学生兴趣不浓是杨璩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材料匮乏、课堂参与度低的困境,她始终秉持“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美”的信念,积极与同事探讨适合乡村孩子的美术教学模式。

为丰富教学素材,她主动开发特色课程:带领孩子在树下捕捉光影,用素描记录阳光穿过叶隙的斑驳;收集落叶枯枝,指导制作创意手工作品。这些户外教学不仅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更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她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设剪纸、水墨画等特色课程。每当看到孩子们专注创作的神情,或课后被学生簇拥着展示作品,听着一声声“杨老师”的稚嫩呼唤,她都倍感欣慰。

教学相长,用爱陪伴成长

支教于杨璩而言,是师生彼此滋养、共同成长的旅程。课堂上,她是艺术世界的引路人;课堂外,她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姐。

一次社团课上,她发现后排有个女孩因考试失利独自哭泣。她悄悄走近,一边播放舒缓音乐让其他学生专注创作,一边陪伴女孩完成高难度的水墨画作品。“老师特别喜欢你的作品,你在美术上很有天赋。”温柔的鼓励让女孩重展笑颜,此后每节课都积极投入。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赋予她教学灵感。当学生展示“泉宝宝跳舞”的涂鸦时,她立即设计融合大运会吉祥物的邮票创作课,并运用AI技术让作品动起来。这堂深受喜爱的课程,更让她在区美术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德育融合,传承教育使命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秉持这一信念,杨璩积极参与德育处与校团委工作,推动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

她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学生设计文化墙、创作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在美术社团中,她以《千里江山图》为切入点,从古代“天人合一”到当代“绿水青山”,引导学生在提升美术修养的同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024年9月,作为学校最年轻的教师,她参与慰问退休老教师。一位98岁的老教师翻出旧照片:简陋教室前,年轻教师与学生们眼神炽热。这一刻,杨璩深刻体会到教育传承的真谛——一代代教师用爱心与坚守,传递知识与希望,滋养每棵成长的幼苗。

静待花开,续写青春华章

“用爱浇灌,用心陪伴。孩子们带给我美术知识,我也从他们身上获得心灵的治愈。”“三支一扶”计划为杨璩提供了践行教育初心的舞台。在这片土地上,她播种美育的种子,静待发芽。未来,她将继续坚守教育岗位,以美育心、以爱助梦,让每颗童心在艺术之光中自信绽放。

一支画笔,绘不尽青春的热望;三尺讲台,承载着育人的深情。这趟支教之旅,是生命的彼此照亮,是教育薪火的温暖传承。(图/文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