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
作为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百年高等学府,云南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长期致力于开展中国边疆史地、边疆治理、边疆学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就。多篇咨政报告被中国足彩在线:等部门采纳,为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
云南大学边疆学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云南大学的中国边疆学根基深厚,其发展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国家边疆战略息息相关。早在1923年,东陆大学校长董泽便提出设立“滇边调查部”,旨在探察滇藏、滇缅、滇越等边务,反映出对云南在西南防务中的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视。这一设想虽未付诸实施,但标志着云南大学最早的边疆学研究意识的萌生。
20世纪30年代,方国瑜因滇缅边界问题开始投身边疆研究,1935年参与“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工作,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领土主权紧密结合,被视为云南大学边疆研究传统的真正开端。1938年,方国瑜与凌纯声创办《西南边疆》杂志,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边疆研究刊物。同时,顾颉刚在昆明主持《益世报·边疆周刊》,吴文藻在云大倡导“边政学”,这些活动共同推动了以云南大学为核心的“西南边疆学群体”的形成。1942年,云南大学成立“西南文化研究室”,开创现代学术意义上的“西南学”研究,为“中国边疆学”的形成奠定了制度与学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大学的边疆研究进入以民族识别与民族史研究为核心的新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方国瑜、江应樑、杨堃等学者参与民族识别、民族调查工作,奠定了云南大学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1959年,学校增设民族史专业。1964年成立“云南少数民族史研究室”,系统推动云南及西南民族历史的教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方国瑜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的编绘,尤中等人完成《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地方沿革史》等成果,使云南大学在历史地理与边疆史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云南大学边疆学研究具有完备的学科平台
1978年,云南大学提出建立“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1980年正式获批成立。由江应樑任所长,出版《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标志云南大学边疆研究的体制化与持续化。1984年又设立“西南古籍研究所”,出版《西南古籍研究》,延续了云南大学的学术传统。1999年,云南大学成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被中国足彩在线:批准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聚焦“民族关系与边疆稳定”“边疆经济发展”等议题,出版《西南边疆民族研究》集刊,成为全国边疆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学者率先提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2002年,云南大学提出开展“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倡议,主张以区位与研究传统为依托,重点研究“中国边疆学理论”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方向。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博士点,标志该学科正式进入国家学位体系。云南大学也正式构建了涵盖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的完整学科体系。
此后十余年间,云南大学中国边疆学依托历史与档案学院等机构,整合历史学、国际关系、民族学等多学科力量,建成“滇学研究基地”“西南古籍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确立“立足边疆、跟踪前沿、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形成中国边疆学、西南边疆史研究、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建构三大研究方向,建有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标志着云南大学已在边疆学理论知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体系等方面进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
云南大学边疆学研究具有显著的育人成效
作为全国边疆学研究的重镇,云南大学将区位资源优势、学科建设优势、科学研究优势等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成效显著。
依托一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学者,云南大学边疆学学科形成了年龄梯队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核心群体。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新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拥有中国足彩在线:“马工程”课题首席专家以及云南省级人才计划、云南大学校级人才计划等多层次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同时,聘请李国强、邢广程、李大龙、王欣、陈国保等国内顶尖边疆研究专家担任博士生导师。校内外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授课、学术工作坊、论文点评课等形式投入人才培养工作。
云南大学边疆学教学研究团队已建成《中国边疆学概论》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五个认同”专项思政课;立项1项国家级新文科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立项培育支持,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二等奖;自编特色教材16部;出版“中国边疆研究丛书”(30余种)等。近五年,团队围绕边疆研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及后期项目20项,发表《历史研究》等顶刊15篇、CSSCI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中国足彩在线:高校科研成果奖2项、云南省哲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
科研反哺教学。高质量的科研推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2008年以来,已有300余位边疆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从云南大学走出,一大批本科生在边疆学团队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据不完全统计,50余位具有云南大学边疆学培养背景的毕业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任职,共同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贡献云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