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首发!从会计工厂到财税AI工场,把产业财税AI服务需求融入院校
数字经济浪潮下,财税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电发票全面推广、AI大模型技术成熟、企业智能化需求激增……面对这场产业变革,众多院校的财税专业产教融合项目正面临严峻挑战:
困局:六大问题揭示产教融合的“断链”之痛
1.合作形式与财税服务发展需求严重脱轨:传统的“会计工厂”模式仍停留在手工记账、代理报税等基础业务,而行业已进入AI智能记账、税务风险智能预警的新阶段。
2.社会服务与新兴需求融合不足:院校的智力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服务企业的生产力,校企合作停留在简单的劳务输出层面。
3.教学过程与实务过程对接不足: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流程割裂,学生学会了孤立操作,却无法贯通整个业务场景。
4.产业资源与教学资源转化不及时: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案例无法快速转化为教学资源,知识更新速度远落后于产业变革。
5.实践内容与AI技术应用衔接不够:学生仍是工具的“使用者”,而非AI工具的“训练师”,无法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
6.服务技术升级产教壁垒太高:企业不愿将核心技术和数据向院校开放,院校难以接触真正的前沿技术。
这六大问题,如同六道鸿沟,将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真实需求远远隔开。
破局:从“会计工厂”到“财税AI工场”的模式创新
面对这一困局,用友畅捷通与新道科技携手行业领先企业,推出了“财税AI工场”全新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会计工厂”到“财税AI工场”的模式创新。
? 创新性突破一:真实业务进课堂,破解“脱轨”难题
“财税AI工场”直接引入用友畅捷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真实AI财税项目,学生签署保密协议处理企业真实账务。日均处理数电发票500+张,年均处理3万+张,真正实现“真账真做”。
? 创新性突破二:AI大模型平台,打破技术壁垒
项目引入用友畅捷通全新开发的“易报税智能记账大模型”,这一企业级平台覆盖数据自动化采集、AI智能化记账、全税种自动化申报全流程。学生不再只是软件操作员,而是AI训练师。
? 创新性突破三:“五维联动”机制,重构培养体系
构建“专业定位-课程重构-师资升级-实践赋能-产教融合”五维联动机制,打造“财税规则+AI技术”双核培养体系。开发《智能会计信息系统》《AI财税实战大模型》等前沿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同步更新。
成效:校企共赢的“飞轮效应”已然显现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AI财税小镇”项目,已成为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50名学生在校参与真实财税业务处理,实现了“教学-实训-就业”无缝衔接。

图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AI财税小镇”
对于院校而言:“财税AI工场”不仅是实训基地,更是支撑“双高”专业群建设、打造生产性实践基地、提升师资水平的系统性工程,成为驱动院校专业群智能化升级、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关键抓手。
对教师而言:在“财税AI工场”中,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场景的同步,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智能票据识别、税务大模型调优等核心技术,适配“AI财税训练师”等新兴岗位,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对于企业而言:把企业的人才标准前置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能获得稳定、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池。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院校、用友与区域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未来:拥抱变革,构建财税人才培养新生态
“财税AI工场”不仅是实训模式的升级,更是产教融合生态的重构。通过“引企驻校、项目共研、生态共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从“会计工厂”到“财税AI工场”,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而是产教融合模式的时代进化。它代表着人才培养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从“适应现状”到“塑造未来”的跨越。
在财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点,唯有拥抱变革,才能抢占先机;唯有深度融合,才能共赢未来。
财税AI工场,正是这一变革浪潮中的破局之举、创新之策、共赢之道!








